因緣際會(上)
關燈
小
中
大
因緣際會(上)
二月十六的這天早上, 良柱正心事重重地行走在城南的街巷間。他們家的日子本就不怎麽景氣,而大哥這一撒手,即使朝廷的撫恤在去年年底也發了下來, 但家裏的機遇依舊算不上有多好——
無論是阿瑪額娘中年喪子的痛苦,還是大嫂驟然喪夫的絕望,都不會在這短短的一年裏淡化多少。
而對於良柱來說,大哥的離開還意味著一個他必須要面對的局面:他必須盡快地成熟起來, 才能補上因大哥的離去而缺失的那一部分;而這其中最重要的,還是近在眼前的“比丁”一事了。
三年前的良柱,還是在大哥去“比丁”的時候跟著去湊了回熱鬧,看著那些本旗和戶部的官吏們先問了大哥的年紀, 再用一塊木牌測了他的身高,最後把核對了他們一家三代的情況,才把大哥的名字登記在冊——
而在那之後,大哥很快又被選入了旗兵、拿到了糧餉, 這才有媒人上門來張羅親事……
在良柱的心裏, “成家立業”四個字, 大概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流程。
春風尚且料峭, 饒是良柱年輕火氣大, 鼻尖也凍得有點發紅;他就這樣默不作聲地向著鑲藍旗的佐領衙門走去。
在從城南的胡同繞出來時, 他的面前經過長長一列擡送嫁妝的隊伍——在這支全員新衣新帽、一路吹打不斷的隊伍襯托下,他們這些在路邊候著對方過去的人無端就多了幾分倉皇之感。
“真是闊氣!”良柱聽到人群裏有個聲音感慨著:
“哎我說二順子, 你不是平日總吹噓自己家裏是出了娘娘的嗎?要不, 你嫁女兒的時候也這麽操辦一回?哥們保證去給你捧場……”
“可閉上你的嘴吧。”
這個聲音被那位“二順子”悻悻然的話語打敗了:“你當這是誰家嫁女兒?我告訴你吧……”
他的聲音低了不少:“這是皇上為了籠絡蒙古王爺一起對付準噶爾,特意嫁出去的郡主格格!眼前這四五裏地的嫁妝看著不少, 可要是再早個十來年……要擡的可就是公主的嫁妝了,怎麽會只有這麽點?”
能住在這一片, 還有空閑時間專門出來看擡送嫁妝的人,身份的確不會太低。估計真像旁邊人說的那樣,是哪個娘娘家的閑散子弟吧,那麽他說的這些,基本上也都是真的……
諸如此類的種種念頭,在良柱心裏只是轉了一下就被他丟開:這樣的熱鬧和他自然是半點關系都沒有,看一眼也就得了。
急著按時到達“比丁”場地的良柱,在看到這綿延不斷的嫁妝隊伍終於全部經過了之後,就目不斜視、腳步匆匆地像西北走去。
不過,急匆匆離開的良柱卻沒有註意到,擠在這個胡同口看擡送嫁妝的閑人,似乎比往常要多了幾個。
京城裏一口氣嫁出去好幾位格格,理所當然成了一時的盛事,而隨著諸位額附及其家人仆從陸續進京,無論是外城還是內城裏,都多了不少奇裝異服的人。
像這樣“太平盛世,萬國來朝”的景象所有人都見慣了,即使是被責令“嚴加防範”的步軍、巡捕等衙門,也只是多派了幾支不時巡邏的隊伍聊以塞責。
故而,對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來說,想要穩穩當當地混進京城,眼下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機。
簡則的家中就住進了幾位這樣的人,讓他惶惶不可終日——眾人裏只有為首的那位算是和他相熟,是他早年間求學時的同窗;但跟在這位同窗身後那幾個膀大腰圓、兇神惡煞般的漢子,可是看得他心裏直犯嘀咕。
“……如此叨擾,小弟心中實在不安。好在我們要等的那人三月便可入京,到時便可另尋他地。”
簡則的那位同窗說的無比誠懇,讓他找不出拒絕的理由,只能無可奈何地將人留下,暗自期待著三月的到來。
時間並不理會凡人的喜怒哀懼,仍然以自己的速度流逝著,直到深宅大院裏精心養著的花木和民居瓦縫間的蒲公英一齊開花,強勢地宣告了時令的變化。
今天是三月初五。
看著恢覆了原本模樣的庭院,蘇曉星一時間還有點不太適應:修儀出嫁那一天的熱鬧,至今還在她的眼前回蕩。
而全程圍觀這場婚禮也給她帶來了許多新的感受:她也算是親眼看著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,長成了紅妝之下亭亭玉立的新娘。
至於整個婚禮流程裏最讓蘇曉星不勝唏噓的場面,發生在修儀和她的親生母親告別的那一刻:
雲福晉的性子是眾人公認的溫婉內斂,不合規矩的事也從未在她的身上出現過;可是在那一刻,拉著女兒雙手潸然淚下的她,大概也顧不得什麽規矩了。
最後,還是要修儀強作笑顏地勸解她:“這樣下去我可真舍不得走了——要不我留下,一輩子待在家裏算了?”
她這樣一說,周圍來賀喜的福晉夫人們立馬接上了話茬,屋內淒淒慘慘t的氣氛也再次變得熱鬧起來。
而作為人群裏不起眼的一份子,蘇曉星默默地看著這一切,直到修儀轉過來的目光和她對上。
在一片喜氣洋洋的嘈雜聲響裏,蘇曉星無言地露出一個微笑。
她知道,即將出現在修儀人生道路上的,是充斥著風險與困難的林海雪原;可是,在親眼見證了修儀這些年成長的她看來,這未嘗不是一個新的起點。
看著她眼尾發紅,眼神中的光彩卻並無半分動搖的模樣,蘇曉星更確信自己所料不差。
屋外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,再耽擱下去,可就要誤了吉時——被眾人簇擁著起身的修儀,就這樣消失在蘇曉星的視野裏。
今天的婚宴擺在新人的府邸,但家中的女眷畢竟不能一股腦地跟過去,還得留個人在這邊照應;而這個留下來的人選,似乎也毫無懸念仍是蘇曉星。
“福晉也吩咐了,那邊的席面會一樣不少的送過來,您放寬心等著喝喜酒就是。”凝綠看得出來,自家格格還是有一點點難過的。
“呼……”蘇曉星平覆了一下心中翻湧的情緒,擡眼望著已經泛起魚肚白的天際:“我是舍不得她,卻也沒雲姐姐她們那樣嚴重——
今天的天氣看上去很不錯,真好,願她往後的人生也這樣光明燦爛。”
而從三月初二開始,“怎麽還不回門”就成了雲福晉掛在嘴邊的一句話;話裏話外令人動容的慈母心腸,讓同樣有女兒的兩位福晉都感慨不已。
“姐姐尚且這樣,等到我的嘉儀出閣的那一天,我真怕自己撐不住場面……”富察華珠說起這件事來就直搖頭。
兆佳丹若的心情同樣覆雜:“誰說不是呢,我這幾天一合眼,就忍不住想到來日的這些事,靜儀那丫頭……哎。”
在場的幾位母親各有難處,唯一一個稱得上“旁觀者”的蘇曉星在這種氣氛的感染下,也在心底嘆了口氣。
她倒是不需要面對“嫁女兒”的困擾,可看著這些孩子從一開始的小豆丁長到如今這麽大,她難免也生出幾分“逝者如斯夫”式的感嘆。
康熙四十九年到五十八年——她居然在這裏熬了快十年了。
現在的“蘇紅萼”不到二十七歲,和穿越前的她幾乎是同一個年紀。
可是二十五歲的蘇曉星,是個剛剛把書念出頭,說不定還要繼續念下去的大好青年;可二十六歲的蘇紅萼,已經成為某種意義上的“中年婦女”了。
算了,中年就中年吧,反正也不指望著退休了……
在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之後,蘇曉星再度振作精神直面眼前的問題。
修儀歸寧是禮,擇日離京同樣是禮;而這年頭只要是個禮節,就少不了一系列周密的安排。
整個三月幾乎都忙碌於打點各種禮節的蘇曉星,還是從回來的修儀那裏聽到“京城裏的人比往年都多”這一消息的。
或許是因為聯姻、朝覲等種種情況下,京城的人數有所增加實在太正常了,沒有察覺到異常之處的蘇曉星也就很快把這句話忘在了腦後。
而在大多數人都抱著和她一樣的想法安穩度日時,只有極個別人聽到了不同尋常的風聲。
總算盼走了那幾位不速之客的簡則,卻在幾天後被文懷理給找上了。
他自然是一口咬定“這幾個月沒見過外客”,但消息來源不止他這一處的文懷理卻是鎮定自若:“從規兄執意要瞞小弟也就罷了,不過四爺那邊……”
打定主意不將此事告訴任何人的簡則仍堅持著:“愚弟近日是沒怎麽給四爺請過安了——不過懷理兄此言,是從何說起啊?”
看著簡則這般油鹽不進的模樣,文懷理只能無奈地放棄了從他這裏尋找突破口,在轉移話題略談了些別的之後便告辭了。
在文懷理的身影消失後,簡則長長地出了一口氣。
把此事告知四爺?——不,絕對不行!
要是他那位同窗臨走前的幾句瘋話被第三個人知曉的話……就算是四爺,也不見得會一力保全他。
耳邊好像又響起了那人忿忿不平的聲音,簡則無奈地搖了搖頭。
他這位同窗當年也曾得到過貴人的青眼,差一點就能補上個實缺的縣令了,但壞就壞在,他那位“貴人”是索額圖手下的得力幹將。索黨轟然倒臺後,簡則就再也沒有見過這位被褫奪功名的同窗了,誰知他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麽……
罷了罷了,要是他此行果真為所謂“鳴冤”而來,雖然註定了不可能得償所願,但也不至於傷及自己的性命——
思前想後,簡則還是決定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。
簡則盡可能地裝作一無所知,但通過文懷理的多方打聽,這一行人的活動總算是無所遁形了。
“這幾個人怎麽可能是奔著擊鼓鳴冤、對簿公堂來的……”
八福晉把手中的信紙隨意丟到一旁:“文懷理只是不敢說罷了。”
胤禩也覺得意外:“我倒是沒想到,還有敢鉆進京城鬧事的——看來這次的事情不太好解決啊。”
在把各類消息匯集起來之後,他們終於弄清楚了京城裏人數激增的緣由:
這些糾集起來混進內外城的亂民,正是兩年前陜、鄂一帶的反賊餘孽。當年朝廷雖然花不小的精力平息了那場民變,但其中有不少的賊首至今仍在潛逃。就在今年年初,陜西還報上來幾個被緝拿歸案的“大盜”,皇上還因為此事獎賞了有關的官員。
“擊鼓鳴冤是假,趁機鬧事是真。”
八福晉可不覺得這些這些刁民能洗心革面歸順朝廷:“他們還想學梁山不成?真是異想天開——胤禩,我們要不要……”
八福晉的意思,自然是“防患於未然”,早些把事情報上去,也好展現一下己方的忠孝仁義;但胤禩似乎並不這麽想:
“這件事,我們最好也裝作不知情。”
“無論他們是真有冤情還是以此為托詞,我們都可以把原因歸結到陜西各衙門的緝盜不力上……年羹堯他還是接了皇阿瑪賞賜的,真鬧出事來,他怎麽可能逃的開?”
八福晉眸中一亮:“要是能把年羹堯從現在的位置上趕下去,換上我們的人……老十四那邊就穩當的多了。”
“這還只是其中一層。”
胤禩的眼中隱約冒出幾分狂熱——那是幾近絕望的人終於見到一線生機後的反應:
“京城裏出了這麽大的事,九門那邊要是還不作為,一個失職的罪名是少不了的……更何況隆科多年初喪期裏做的那些事,早就有人看不順眼了。”
想到今年年初佟國維過世後,隆科多做出的那些極其過分的“寵妾滅妻”惡行,八福晉不禁嫌惡地皺起了眉頭:“要不是看他還有點用……算了,九門這邊交給我來辦,看這家夥還能不能像以往一樣八面玲瓏。”
這樣商量下來,夫妻二人的決定也是顯而易見的:不僅不插手阻止,反而要讓這件事鬧得越大越好——
要是能借機把老四那邊的刺頭收拾掉一兩個,就更好了。
從三月底開始,新婚燕爾的格格和額附們便要陸續離京。
眼看著京城裏該走的客人都走了,那些不該留下來的人,只能趕在暴露之前約定了鬧事的日期——“西方菩薩來,橫豎難出頭”。
四月初十。
這一天的天色從早上起就陰沈沈的,卻也不落雨,只是讓人心中憋悶不已;等到暗黃色的太陽終於從雲層裏探出腦袋時,已經是申時一刻。
“總算是放晴了……這樣一來,坐車回去的時候也不會太難受。”
凝綠最後環視了一圈,才一邊說著這話,一邊小心翼翼地合上了空無一人的新房房門。
蘇曉星把手裏的大銅鎖掛上去:“那今天的事就都做完了——真是不容易。”
她們今天的行動還得從頭說起:三月二十七那天“宜遠行”,修儀便選在那一天離開了京城,等到大家都從離愁別緒中緩過神來之後,蘇曉星隨即想起了另一個本應該更早出嫁的姑娘。
她想去看看曹頤的念頭很快就化作了行動,而丹若姐姐也順便托付給她一件公事:
“修儀在京城裏的那間新房是內務府準備的,但鑰t匙卻交到了我這兒,說是咱們自己先管著……你把這幾個人帶過去清點一下屋裏的東西,然後把正屋鎖了,讓她們打掃兩間耳房,留在那裏看屋子吧。”
這種“舉手之勞”蘇曉星自然不會推辭,可是這樣來回一折騰,本來就不怎麽亮的太陽更是眼瞅著就要落下去了。
不過,就算再怎麽急著回家,蘇曉星也沒忘了出門前答應大錘的“新風箏”。
春天都要過去了,誰知道這孩子是怎麽想起放風箏來的——可看著因長姐的遠去而悶悶不樂好多天的大錘,蘇曉星還是決定滿足他這個小心願。
答應了孩子的蘇曉星可不會像某些人一樣,找到一條理由就開始放鴿子;而在城南終於看到一個風箏攤的蘇曉星,從車上下來的時候下意識地望了一眼天色——
看上去她們還不用太著急,可以仔細挑一個好看些的風箏。
在蘇曉星挑選風箏的時候,大錘正跟著阿瑪學畫畫;準確地說,是和哥哥們一起跟著阿瑪學畫畫。
胤祥也是難得一次閑在家裏帶孩子,說是作畫,更多的時候卻是坐在一旁,看他們弟兄隨手塗抹著玩——小半個時辰下來,也到了“驗收”一番他們“大作”的時候了。
弘暾已經能在這點時間裏畫出一幅頗為不錯的潑墨山水了,弘晈的那幾筆蘭花,也還像模像樣的;就是剩下這一大一小兩兄弟……
看著弘昌和大錘通力合作的“成果”,胤祥的聲音裏還是帶上了幾分猶疑:“你們畫的……是輿圖?”
弘昌並不是很想承認這就是自己忙活了半天畫出的輿圖,但架不住大錘嗓門大:“是啊!不僅是輿圖,還是海圖呢!阿瑪你看,這就是東海……”
看著眼前這一張彎彎曲曲的線條,胤祥試圖說服自己:海岸線就是這樣的,他們只是忘了所有的標註,這才看不出來……
但大錘那忽閃忽閃的眼睛裏,分明在說一句話:誇我和大哥!認認真真地誇!
胤祥正搜腸刮肚要找一句能誇獎他們兄弟的話,可在這句話被找出來之前,有人猛地推開了這間“臨時畫室”的門。
“……四哥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二月十六的這天早上, 良柱正心事重重地行走在城南的街巷間。他們家的日子本就不怎麽景氣,而大哥這一撒手,即使朝廷的撫恤在去年年底也發了下來, 但家裏的機遇依舊算不上有多好——
無論是阿瑪額娘中年喪子的痛苦,還是大嫂驟然喪夫的絕望,都不會在這短短的一年裏淡化多少。
而對於良柱來說,大哥的離開還意味著一個他必須要面對的局面:他必須盡快地成熟起來, 才能補上因大哥的離去而缺失的那一部分;而這其中最重要的,還是近在眼前的“比丁”一事了。
三年前的良柱,還是在大哥去“比丁”的時候跟著去湊了回熱鬧,看著那些本旗和戶部的官吏們先問了大哥的年紀, 再用一塊木牌測了他的身高,最後把核對了他們一家三代的情況,才把大哥的名字登記在冊——
而在那之後,大哥很快又被選入了旗兵、拿到了糧餉, 這才有媒人上門來張羅親事……
在良柱的心裏, “成家立業”四個字, 大概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流程。
春風尚且料峭, 饒是良柱年輕火氣大, 鼻尖也凍得有點發紅;他就這樣默不作聲地向著鑲藍旗的佐領衙門走去。
在從城南的胡同繞出來時, 他的面前經過長長一列擡送嫁妝的隊伍——在這支全員新衣新帽、一路吹打不斷的隊伍襯托下,他們這些在路邊候著對方過去的人無端就多了幾分倉皇之感。
“真是闊氣!”良柱聽到人群裏有個聲音感慨著:
“哎我說二順子, 你不是平日總吹噓自己家裏是出了娘娘的嗎?要不, 你嫁女兒的時候也這麽操辦一回?哥們保證去給你捧場……”
“可閉上你的嘴吧。”
這個聲音被那位“二順子”悻悻然的話語打敗了:“你當這是誰家嫁女兒?我告訴你吧……”
他的聲音低了不少:“這是皇上為了籠絡蒙古王爺一起對付準噶爾,特意嫁出去的郡主格格!眼前這四五裏地的嫁妝看著不少, 可要是再早個十來年……要擡的可就是公主的嫁妝了,怎麽會只有這麽點?”
能住在這一片, 還有空閑時間專門出來看擡送嫁妝的人,身份的確不會太低。估計真像旁邊人說的那樣,是哪個娘娘家的閑散子弟吧,那麽他說的這些,基本上也都是真的……
諸如此類的種種念頭,在良柱心裏只是轉了一下就被他丟開:這樣的熱鬧和他自然是半點關系都沒有,看一眼也就得了。
急著按時到達“比丁”場地的良柱,在看到這綿延不斷的嫁妝隊伍終於全部經過了之後,就目不斜視、腳步匆匆地像西北走去。
不過,急匆匆離開的良柱卻沒有註意到,擠在這個胡同口看擡送嫁妝的閑人,似乎比往常要多了幾個。
京城裏一口氣嫁出去好幾位格格,理所當然成了一時的盛事,而隨著諸位額附及其家人仆從陸續進京,無論是外城還是內城裏,都多了不少奇裝異服的人。
像這樣“太平盛世,萬國來朝”的景象所有人都見慣了,即使是被責令“嚴加防範”的步軍、巡捕等衙門,也只是多派了幾支不時巡邏的隊伍聊以塞責。
故而,對於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來說,想要穩穩當當地混進京城,眼下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機。
簡則的家中就住進了幾位這樣的人,讓他惶惶不可終日——眾人裏只有為首的那位算是和他相熟,是他早年間求學時的同窗;但跟在這位同窗身後那幾個膀大腰圓、兇神惡煞般的漢子,可是看得他心裏直犯嘀咕。
“……如此叨擾,小弟心中實在不安。好在我們要等的那人三月便可入京,到時便可另尋他地。”
簡則的那位同窗說的無比誠懇,讓他找不出拒絕的理由,只能無可奈何地將人留下,暗自期待著三月的到來。
時間並不理會凡人的喜怒哀懼,仍然以自己的速度流逝著,直到深宅大院裏精心養著的花木和民居瓦縫間的蒲公英一齊開花,強勢地宣告了時令的變化。
今天是三月初五。
看著恢覆了原本模樣的庭院,蘇曉星一時間還有點不太適應:修儀出嫁那一天的熱鬧,至今還在她的眼前回蕩。
而全程圍觀這場婚禮也給她帶來了許多新的感受:她也算是親眼看著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,長成了紅妝之下亭亭玉立的新娘。
至於整個婚禮流程裏最讓蘇曉星不勝唏噓的場面,發生在修儀和她的親生母親告別的那一刻:
雲福晉的性子是眾人公認的溫婉內斂,不合規矩的事也從未在她的身上出現過;可是在那一刻,拉著女兒雙手潸然淚下的她,大概也顧不得什麽規矩了。
最後,還是要修儀強作笑顏地勸解她:“這樣下去我可真舍不得走了——要不我留下,一輩子待在家裏算了?”
她這樣一說,周圍來賀喜的福晉夫人們立馬接上了話茬,屋內淒淒慘慘t的氣氛也再次變得熱鬧起來。
而作為人群裏不起眼的一份子,蘇曉星默默地看著這一切,直到修儀轉過來的目光和她對上。
在一片喜氣洋洋的嘈雜聲響裏,蘇曉星無言地露出一個微笑。
她知道,即將出現在修儀人生道路上的,是充斥著風險與困難的林海雪原;可是,在親眼見證了修儀這些年成長的她看來,這未嘗不是一個新的起點。
看著她眼尾發紅,眼神中的光彩卻並無半分動搖的模樣,蘇曉星更確信自己所料不差。
屋外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爆竹聲,再耽擱下去,可就要誤了吉時——被眾人簇擁著起身的修儀,就這樣消失在蘇曉星的視野裏。
今天的婚宴擺在新人的府邸,但家中的女眷畢竟不能一股腦地跟過去,還得留個人在這邊照應;而這個留下來的人選,似乎也毫無懸念仍是蘇曉星。
“福晉也吩咐了,那邊的席面會一樣不少的送過來,您放寬心等著喝喜酒就是。”凝綠看得出來,自家格格還是有一點點難過的。
“呼……”蘇曉星平覆了一下心中翻湧的情緒,擡眼望著已經泛起魚肚白的天際:“我是舍不得她,卻也沒雲姐姐她們那樣嚴重——
今天的天氣看上去很不錯,真好,願她往後的人生也這樣光明燦爛。”
而從三月初二開始,“怎麽還不回門”就成了雲福晉掛在嘴邊的一句話;話裏話外令人動容的慈母心腸,讓同樣有女兒的兩位福晉都感慨不已。
“姐姐尚且這樣,等到我的嘉儀出閣的那一天,我真怕自己撐不住場面……”富察華珠說起這件事來就直搖頭。
兆佳丹若的心情同樣覆雜:“誰說不是呢,我這幾天一合眼,就忍不住想到來日的這些事,靜儀那丫頭……哎。”
在場的幾位母親各有難處,唯一一個稱得上“旁觀者”的蘇曉星在這種氣氛的感染下,也在心底嘆了口氣。
她倒是不需要面對“嫁女兒”的困擾,可看著這些孩子從一開始的小豆丁長到如今這麽大,她難免也生出幾分“逝者如斯夫”式的感嘆。
康熙四十九年到五十八年——她居然在這裏熬了快十年了。
現在的“蘇紅萼”不到二十七歲,和穿越前的她幾乎是同一個年紀。
可是二十五歲的蘇曉星,是個剛剛把書念出頭,說不定還要繼續念下去的大好青年;可二十六歲的蘇紅萼,已經成為某種意義上的“中年婦女”了。
算了,中年就中年吧,反正也不指望著退休了……
在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之後,蘇曉星再度振作精神直面眼前的問題。
修儀歸寧是禮,擇日離京同樣是禮;而這年頭只要是個禮節,就少不了一系列周密的安排。
整個三月幾乎都忙碌於打點各種禮節的蘇曉星,還是從回來的修儀那裏聽到“京城裏的人比往年都多”這一消息的。
或許是因為聯姻、朝覲等種種情況下,京城的人數有所增加實在太正常了,沒有察覺到異常之處的蘇曉星也就很快把這句話忘在了腦後。
而在大多數人都抱著和她一樣的想法安穩度日時,只有極個別人聽到了不同尋常的風聲。
總算盼走了那幾位不速之客的簡則,卻在幾天後被文懷理給找上了。
他自然是一口咬定“這幾個月沒見過外客”,但消息來源不止他這一處的文懷理卻是鎮定自若:“從規兄執意要瞞小弟也就罷了,不過四爺那邊……”
打定主意不將此事告訴任何人的簡則仍堅持著:“愚弟近日是沒怎麽給四爺請過安了——不過懷理兄此言,是從何說起啊?”
看著簡則這般油鹽不進的模樣,文懷理只能無奈地放棄了從他這裏尋找突破口,在轉移話題略談了些別的之後便告辭了。
在文懷理的身影消失後,簡則長長地出了一口氣。
把此事告知四爺?——不,絕對不行!
要是他那位同窗臨走前的幾句瘋話被第三個人知曉的話……就算是四爺,也不見得會一力保全他。
耳邊好像又響起了那人忿忿不平的聲音,簡則無奈地搖了搖頭。
他這位同窗當年也曾得到過貴人的青眼,差一點就能補上個實缺的縣令了,但壞就壞在,他那位“貴人”是索額圖手下的得力幹將。索黨轟然倒臺後,簡則就再也沒有見過這位被褫奪功名的同窗了,誰知他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麽……
罷了罷了,要是他此行果真為所謂“鳴冤”而來,雖然註定了不可能得償所願,但也不至於傷及自己的性命——
思前想後,簡則還是決定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。
簡則盡可能地裝作一無所知,但通過文懷理的多方打聽,這一行人的活動總算是無所遁形了。
“這幾個人怎麽可能是奔著擊鼓鳴冤、對簿公堂來的……”
八福晉把手中的信紙隨意丟到一旁:“文懷理只是不敢說罷了。”
胤禩也覺得意外:“我倒是沒想到,還有敢鉆進京城鬧事的——看來這次的事情不太好解決啊。”
在把各類消息匯集起來之後,他們終於弄清楚了京城裏人數激增的緣由:
這些糾集起來混進內外城的亂民,正是兩年前陜、鄂一帶的反賊餘孽。當年朝廷雖然花不小的精力平息了那場民變,但其中有不少的賊首至今仍在潛逃。就在今年年初,陜西還報上來幾個被緝拿歸案的“大盜”,皇上還因為此事獎賞了有關的官員。
“擊鼓鳴冤是假,趁機鬧事是真。”
八福晉可不覺得這些這些刁民能洗心革面歸順朝廷:“他們還想學梁山不成?真是異想天開——胤禩,我們要不要……”
八福晉的意思,自然是“防患於未然”,早些把事情報上去,也好展現一下己方的忠孝仁義;但胤禩似乎並不這麽想:
“這件事,我們最好也裝作不知情。”
“無論他們是真有冤情還是以此為托詞,我們都可以把原因歸結到陜西各衙門的緝盜不力上……年羹堯他還是接了皇阿瑪賞賜的,真鬧出事來,他怎麽可能逃的開?”
八福晉眸中一亮:“要是能把年羹堯從現在的位置上趕下去,換上我們的人……老十四那邊就穩當的多了。”
“這還只是其中一層。”
胤禩的眼中隱約冒出幾分狂熱——那是幾近絕望的人終於見到一線生機後的反應:
“京城裏出了這麽大的事,九門那邊要是還不作為,一個失職的罪名是少不了的……更何況隆科多年初喪期裏做的那些事,早就有人看不順眼了。”
想到今年年初佟國維過世後,隆科多做出的那些極其過分的“寵妾滅妻”惡行,八福晉不禁嫌惡地皺起了眉頭:“要不是看他還有點用……算了,九門這邊交給我來辦,看這家夥還能不能像以往一樣八面玲瓏。”
這樣商量下來,夫妻二人的決定也是顯而易見的:不僅不插手阻止,反而要讓這件事鬧得越大越好——
要是能借機把老四那邊的刺頭收拾掉一兩個,就更好了。
從三月底開始,新婚燕爾的格格和額附們便要陸續離京。
眼看著京城裏該走的客人都走了,那些不該留下來的人,只能趕在暴露之前約定了鬧事的日期——“西方菩薩來,橫豎難出頭”。
四月初十。
這一天的天色從早上起就陰沈沈的,卻也不落雨,只是讓人心中憋悶不已;等到暗黃色的太陽終於從雲層裏探出腦袋時,已經是申時一刻。
“總算是放晴了……這樣一來,坐車回去的時候也不會太難受。”
凝綠最後環視了一圈,才一邊說著這話,一邊小心翼翼地合上了空無一人的新房房門。
蘇曉星把手裏的大銅鎖掛上去:“那今天的事就都做完了——真是不容易。”
她們今天的行動還得從頭說起:三月二十七那天“宜遠行”,修儀便選在那一天離開了京城,等到大家都從離愁別緒中緩過神來之後,蘇曉星隨即想起了另一個本應該更早出嫁的姑娘。
她想去看看曹頤的念頭很快就化作了行動,而丹若姐姐也順便托付給她一件公事:
“修儀在京城裏的那間新房是內務府準備的,但鑰t匙卻交到了我這兒,說是咱們自己先管著……你把這幾個人帶過去清點一下屋裏的東西,然後把正屋鎖了,讓她們打掃兩間耳房,留在那裏看屋子吧。”
這種“舉手之勞”蘇曉星自然不會推辭,可是這樣來回一折騰,本來就不怎麽亮的太陽更是眼瞅著就要落下去了。
不過,就算再怎麽急著回家,蘇曉星也沒忘了出門前答應大錘的“新風箏”。
春天都要過去了,誰知道這孩子是怎麽想起放風箏來的——可看著因長姐的遠去而悶悶不樂好多天的大錘,蘇曉星還是決定滿足他這個小心願。
答應了孩子的蘇曉星可不會像某些人一樣,找到一條理由就開始放鴿子;而在城南終於看到一個風箏攤的蘇曉星,從車上下來的時候下意識地望了一眼天色——
看上去她們還不用太著急,可以仔細挑一個好看些的風箏。
在蘇曉星挑選風箏的時候,大錘正跟著阿瑪學畫畫;準確地說,是和哥哥們一起跟著阿瑪學畫畫。
胤祥也是難得一次閑在家裏帶孩子,說是作畫,更多的時候卻是坐在一旁,看他們弟兄隨手塗抹著玩——小半個時辰下來,也到了“驗收”一番他們“大作”的時候了。
弘暾已經能在這點時間裏畫出一幅頗為不錯的潑墨山水了,弘晈的那幾筆蘭花,也還像模像樣的;就是剩下這一大一小兩兄弟……
看著弘昌和大錘通力合作的“成果”,胤祥的聲音裏還是帶上了幾分猶疑:“你們畫的……是輿圖?”
弘昌並不是很想承認這就是自己忙活了半天畫出的輿圖,但架不住大錘嗓門大:“是啊!不僅是輿圖,還是海圖呢!阿瑪你看,這就是東海……”
看著眼前這一張彎彎曲曲的線條,胤祥試圖說服自己:海岸線就是這樣的,他們只是忘了所有的標註,這才看不出來……
但大錘那忽閃忽閃的眼睛裏,分明在說一句話:誇我和大哥!認認真真地誇!
胤祥正搜腸刮肚要找一句能誇獎他們兄弟的話,可在這句話被找出來之前,有人猛地推開了這間“臨時畫室”的門。
“……四哥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